首页 资讯 > 正文

“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首批著作陆续出版,有哪些国内首创?

2023-04-28 21:08: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原标题:“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首批著作陆续出版,有哪些国内首创?

《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


【资料图】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4月28日讯(记者 陈淋)由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任总主编的“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是国内首个较系统地致力于从比较文学视角探讨中西文明互鉴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丛书。该从书首批列入的11种图书,正陆续出版发行。

日前,作为首届“书香天府 全民阅读”活动系列之一,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主办的《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阅读分享会在蓉举行。该书是“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首批著作之一,致力以“我”为主体,以“他者之镜”反观“自我之相”,探寻中国艺术史书写的回家之路,是国内首部对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著作进行系统梳理和再研究的尝试之作。

阅读分享会

在分享会上,该书作者、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副教授佘国秀作为主讲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特约研究员吴永强,四川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宏辉作为活动嘉宾,三位专家围绕本书特色亮点、积极价值,相关研究与阅读心得,以及“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策划背后的故事、跨文明对话与书写、文明互鉴的世界意义、艺术与艺术史学等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佘国秀分享了该书研究过程中的珍贵史料、新发现等。她表示,她所收集到的19部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通史著作,以英美汉学家、艺术史学者及历史学家的英文版中国艺术通史类著作为主,兼及用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其他西方语种撰写并翻译成英语而在英语世界出版发行的中国艺术通史类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她重点关注从远古至清代中国视觉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探索文学参与视觉艺术史建构的意义和西方学者对文学与视觉艺术关系的理解,希望通过本体与建构的跨文化差异比较与书写,促进跨文化研究中的双向交流与互鉴对话机制。

吴永强教授认为,该书以19部20世纪英文版中国艺术史著作为直接研究对象,首次系统地将13部尚未译介的英文版中国艺术史专著引介到国内学界,以第一手材料补充了海外中国艺术史系统研究领域的需要。同时,这种对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再研究,能够使中国学者的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对接,在文化自觉自信的前提下,树立充分的学术自信。

四川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宏辉对《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所呈现的完备的结构体例、逐层推开并聚焦的论述逻辑,特别是借助对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再研究这一载体而发掘、打开文明互鉴相关现象、话题等给以了赞赏,并结合书中论述,就以“他者之镜”反观“自我之相”、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中的变异误读与现代性因素、艺术参与历史构建等话题,与两位专家做了讨论。他同时分享了“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策划背后的故事并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文明互鉴”的提出实际上首次非常清晰地对中国学界百余年来不懈探索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化领域赋予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承续前辈学人和出版人的薪火,为学界和读书界打造富有今天这个时代鲜明烙印的系列文明互鉴交流读物,是一种责任和幸福。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推荐该书,“这部著作立足于文明互鉴、互识、互证,从文学和艺术的关系入手,在跨文明比较研究的广阔视野中,首次较为全面地梳理了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的书写状况,呈现出西方汉学家与艺术史家对中国艺术的历史重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评价该书,“此作从叙述、观念、话语的层面解析‘他者之镜’的‘幻’与‘真’,对西方汉学家、艺术史家的洞见、视向、方法与误读进行分析,体现出客观的科学研究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学术姿态”。

据悉,“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依托四川大学“双一流”重点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和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基地,以川大2035创新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项目为支撑,着力以跨文明对话研究范式为主体,涵盖跨文明对话理论推演、文明互鉴与变异误读中的现代性机理、异质话语比较的现代意义、中华文化代表人物形象的全球传播、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中国文学中的世界因素、海外汉学等论域,希望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和文明互鉴交流。

(图片来自四川大学)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陈淋)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