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新闻观察:海葬十年全国第一的沈阳样本

2023-04-04 15:26:05 来源:央广网

“我现在是45号,前面还排着30人呢。”4月3日上午,沈阳海葬服务大厅内,办理海葬手续的市民坐满了休息位。市民孙先生发现,自己还要等上将近一个小时,“之前以为不会等太久。看来选这个(海葬)的人不少。”

据统计,沈阳自2012年起推行海葬以来,已累计完成骨灰撒海2.6万盒,按城市人口基数计算,沈阳参与海葬数量比例全国第一。“海葬已逐渐成为沈阳市民首选的节地环保、移风易俗安葬方式。”沈阳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孙利涛表示。


(资料图片)

一笔民风账:7万人参与的“新风俗”

人们对海葬的接受度逐年提高,离不开政策因素。2022年,沈阳市将骨灰海葬补贴由1700元/盒提高至2100元/盒,其中,1500元用于海葬服务机构服务运营,600元直接发放给逝者家属。

沈阳海葬服务公司宣传部长纪文博介绍,每位逝者的亲属随行人数不超过3人,海葬服务公司免费提供海葬降解罐、乘车、船、鲜花、保险、海葬用品、海葬仪式、海葬云等服务。

参与海葬的市民接过花束(央广网发 沈阳市民政局 供图)

“前几天我们兄妹仨人儿去了一趟大连,给亲属骨灰海葬,这一趟自己一分钱没花。”沈阳市民秦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有政府补贴,海葬花费之少出乎他的意料。

在秦先生参加的海葬仪式上共有112名沈阳市民,他们集体见证了43位逝者骨灰回归大海的一幕。

但补贴并不是市民选择海葬的主要因素。在沈阳某高校任职的许先生表示,以自己的经济条件,可以为故去的父亲选择一个豪华墓地,但父亲生前就有嘱托骨灰撒海,而且获得了家属们的支持。所以许先生选择在清明节前,为父亲的骨灰进行了海葬。

十年来,沈阳参加海葬活动的市民超过7万人,他们已经成为海葬在民间的最好宣传者。为已故父亲办理海葬的市民张先生说:“移风易俗嘛,现在大家都想开了。等我有那一天,也这样。”

海葬船行驶在海面上(央广网发 沈阳市民政局 供图)

“海葬作为一种新的殡葬方式,非常适应时代。这种适应性是全方位的,海葬的仪式感,给逝者以尊严,也让家属得到慰藉。”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更重要的是制度推动,使得海葬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新习俗,这将推动更多人接受、参与海葬。”

一笔经济账:十年海葬抵一座大型墓园

2.6万盒骨灰入海,节约了大片土地。沈阳市民政局测算,这些骨灰如果选择传统方式安葬的话,需要土地近3万平方米,加上路面、景观等用地,这已经相当于一座大型墓园的体量了。

孙利涛介绍,骨灰海葬是绿色节地生态殡葬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沈阳市还大力推行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形式供市民选择,不仅海葬有享受补贴,其他绿色安葬方式也都享有相应的补贴。

需要强调的是,包括沈阳在内,辽宁省的骨灰海葬数量也持续保持全国领先。“辽宁大力推广海葬、树葬、草坪葬等绿色葬法,可以有效助力降碳、减污、扩绿。”辽宁省民政厅副厅长王茂彦告诉记者,海葬在辽沈地区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今后将进一步大力推动这项公益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